“我更像是一位编舞者,而不是创作者,我的作品中的元素往往可能是有着多个来源的文献资料。”艺术家约翰·亚康法(John Akomfrah)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身份。他出生于非洲的加纳,成长于英国,他的作品也常常围绕着回忆、后殖民主义、时间性和美学等话题,2024年,他将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今年年初,亚康法也在英国国王新年授勋名单中,他被授予骑士爵位。
画面中,不知身份的神秘人物在游走,他们似乎是无家可归的,流散在外的人们。一位身穿晚礼服的老人在画面中面无表情地走着,在一个已是废墟的建筑里,他驻足,废弃机场宽敞的停车坪中,他端坐在座位之上,望向远方。他像在重温自己的过去,眺望未来,一生的境遇从他所经之处滑过。几位孤独的旅人在宇航员后方神情严肃地走着,在疏离的旅人们背后,是如飞机起飞时的跑道,在快速地向后飞逝,与静止着的人形成反差。
亚康法也在作品中借鉴了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移动长镜头的拍摄方式,拍摄了雅典和希腊南部的景观,梦境般的风景和场景,似乎在讨论着在帝王统治系统之下的城市境况和在那个系统之下生活的人们的状态,无论是内心的,还是外部的。艺术家所再现的场景,包含着人们集体意识的记忆,徘徊不散的往事,在这些建筑遗迹之中,也在几代人的心灵轨迹之中。这些人的身份是未知的,但是他们所走过的的路径,出现在每一个场所的痕迹,都是一次记忆和生命与时间交织的痕迹。
艺术家对历史总是感兴趣的,对他来说,历史是很重要的,他曾经说过,“那些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会到达一个点,是三者可以交汇的,它们可以变成一个整体。”在他的工作室内,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里面是艺术家所收集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和影片等等,在他看来,文献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对历史的记录的流年,而纪录片,则是记录那些死去的,或者是人们想要它活着的,然而能够触达这些叙事的方式,往往是非直接的,非主观的。他会在作品中采用一些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来自多个来源的历史材料,记录着某一段特殊的历史或是社会运动。也因此,他将自己描述为:“我就是这些看似分离的元素,和碎片化历史的所组合成的‘奇怪产物’。”
亚康法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与时间性相关的,由记忆的碎片和历史的片段所组成的具有美学输出结果,在那些往往叙事单一,画面进度缓慢的镜头中,人物主体的具体身份被隐去,只留下神秘的猜测空间,但能够确定的,是他们在当下的身份,是一位身着礼服怀念过去的老人,或者是手拎行李箱的旅途中的人,或是宇航员的出现。他们的身份,既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单一的生命主体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人生阶段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状态。人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形式的主体,也是形式的对象,而历史则是用于重新审视曾经的社会的武器,就如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所主张的,他认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是审美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美学还是社会学的发展,都不能忽略了历史发展,也因此,他认为只有分析历史发展才能展现主体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形式的转型。这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时间特质和形式逻辑。同样,也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分析和再重新组合,亚康法创造出了一条来自自己内心的叙事逻辑和时间线索,以人与周围环境的互文作为表现形式,使故事多频画面的转换、人物与场景的交接之间形成。
在这件作品中,亚康法还还呼应了两位电影大师的创作——影片松散灵活的时间线参考了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1968年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对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的借鉴则体现在镜头、角色与场景的持续移动,及其呈现出的诗意。
亚康法也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团体“黑人音频电影团体”(Black Audio Film Collective)的创始人之一,1982年,他与艺术家大卫·劳森 (David Lawson) 和琳娜·戈帕尔 (Lina Gopaul) 在伦敦共同创立,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提高黑人在电影制作行业的知名度。他们来自英国南岸的同一所艺术院校,当时的他们听到一些同学的讨论,觉得社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年轻人开始有怨气,开始愤怒了,而这些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失业率的上涨,更多的也是因为对黑人的歧视和骚扰。
到了80年代,当时的“黑人艺术运动”也推动着艺术界对于种族问题和黑人的历史和身份认同相关议题的关注,该运动是在英国第一届全国黑人艺术大会前后发生的,这个运动和参加的艺术成员都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去除系统性的固化思想和改变英国的文化中。这场运动的关键事件是在1989年在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举办的“另一个故事”(The Other Story)展览,该展览以非洲、加勒比和亚洲血统的当代艺术家为主角,揭示了这些艺术家在西方是如何被歧视和边缘化的。
而“黑人音频电影团体”所产出的作品,也以通过电影和媒体来表达英国黑人的身份问题为中心,《汉兹沃思之歌》(Handsworth Songs)是该团体制作的第一部纪录片,由亚康法担任导演,重点关注1980年代英国的种族紧张局势,作品结合了文献材料和新闻素材,并使用了实验性的配音。这件作品也在后来获得了七项国际奖项。这部影片是在1985年汉兹沃思起义之后拍摄的,当时警方的突袭引发了激烈的抗议活动,这部影片几乎没有实际事件的影像资料,而是拍摄了人们收拾残局的画面。影片并不是关于”暴乱”本身,而是关于对暴乱的反应——参与者如何反思,政治家如何利用暴乱作为棋子。
“黑人音频电影团体”也从这件作品开始,制作了十几部电影,讲述了在撒切尔政权下生活在英国的有色人种的个人和政治经历,他们的工作是对放松资本管制、削减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国家对种族主义和同性恋恐惧症的认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编目,用具有叙事性和人物性的方式将这些影响具像化地表现。他们在作品中制造着一种不安、紧张的氛围,创造了一种重心在于质疑的美学输出,但同时也拒绝用一种自大的说教形式来呈现。
虚构与历史现实和事件的重新组合和创造,似乎贯穿了亚康法的整个艺术历程,历史和当代的新闻片段、采访、照片、行为艺术和传统的叙事场景,都被自由地混合在作品之中,纪录片的元素为作品提供了背景,而虚构的元素则为非虚构的元素提供了感性上的作用力。